春风吹拂,花草芬芳。沐浴着三月的暖阳,我们满怀激情迎接春天的邀约,我们肩负使命、毅然出发,我们砥砺前行、坚守信念,我们执着奔赴,携梦启程,翻开新篇。
在喜迎工投集团成立10周年的时光隧道里,10年只是短暂的一个刻度。从“生根”到“深耕”,从“融合”到“深度融合”,从“中低端”到“中高端”,产业层次加快迈进,仅用10年时间,就探索出一条强链扩规、高质高效转化的实践路径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“高新产业”,交出了一份跨越式发展、蜕变式转型的“投资发展答卷”。市能源集团组建运营,灌西高标准农田、养殖基地等延链扩链项目开工建设,“淮盐技艺非遗工坊”被评为江苏省非遗项目,困扰职工多年的集资建房办证和上市交易、企业年金等民生实事得到解决……。
从“生根”逐渐“结果”--时光雕琢发展路
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四个革命、一个合作”能源安全战略,吹响了新时代中国能源革命的号角。我们肩负着“引导高新产业、推进产业转型、服务企业发展、重大项目投资”等重要职责,“大手笔”布局发展现代化国有产业,促进产业高端化、多元化、低碳化发展,积极承担起新时代的国企担当者。
结合产业发展规划,合理把握新能源发展节奏,着力推进风光氢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,坚持合作与开发并重,开发“陆海风电”“渔光互补”“盐光互补”等项目,使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综合利用。融合技术突破、政策驱动与市场扩张等关键节点,重点消化存量、优化增量,推动能源产业、“渔光一体化”等规模化发展。树牢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从新能源的考察调研、技术交流、重点推进,2023年,作为全市能源产业发展的投资主体的能源集团揭牌成立,统筹全市能源产业的投资和运营,从产业、应用、技术、装备等方面提高各类能源互补协调能力,快速发展连云港新能源产业。同年,渔光互补“光伏复合”项目开工建设,从渔光互补项目的研讨推进,再到深度探索渔光互补下的海水养殖新模式的实施,促进养殖尾水生态排放,实现渔业与能源双赢。2024年,更是利用天马全数字、绿色工厂化续力养殖技术,投资建设工厂化种苗基地、智能化工厂养殖基地、大塘棚养基地等沿海中部养殖基地项目开工建设,进行模块化的高品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,在技术端、产品端和市场端全产业链条设计,打造世界级全产业链食品供应链平台。探索节能降碳、集约高效发展的新路子,为中国新型能源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大道向前,山水迢迢。在时间这个伟大的见证者面前,工投人以领跑者的姿态、先行者的魄力、探路者的勇气和引领者的决心,持续奔跑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。
从“融合”到“深度融合”--“链”上扩规
初春的盐碱大地宛如一幅渐次初醒的调色盘。当第一缕曙光还未照亮天际,盐业、农业等产业板块紧抓春季大好天时,正稳步推进春耕工作,机器轰鸣、热火朝天的气氛充满了整个生产现场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“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。”按照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精神,以“稳健投资、创造价值”经营理念,做大做强企业,优化产业空间布局,推进产业结构升级,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产业链,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,推动企业迈向发展新阶段。我们以“跳出盐业谋发展”的势头,聚焦改革赋能、创新驱动、调优产业结构的强企建设行动,实施盐田复垦项目,大力发展农业,探索出了一条“以租赁为支撑、向品牌要效益”的盐场特色农业发展道路,进一步提升“绿色生态”有机大米的社会知名度。2024年,灌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施工,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夯实农业发展“耕”基,推动粮食稳产增效,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并在“向海图强”的生动实践中,“蓝色经济”变成了支撑盐场领域企业的“半壁江山”,在长期的发展积累中,加快形成海水养殖、淡水养殖、水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条,“鱼、虾、蟹、贝”四大特色养殖基地的水产养殖格局。从“园中园、滩中滩、田中田”百里经济带到如今的“虾兵蟹将”也能顶起“半边天”,都是集团大力调整盐业结构--“退盐转养”“退盐转农”的生动实践。灌河与盐业发展唇齿相依,我们充分发挥燕尾港、堆沟港、陈家港、徐圩新区等区位优势,从码头工程图纸设计、整体规划、工程施工等由点到面有序展开,逐步打造“沿海、沿河、沿路、临港”经济板块的发展定位,全面创建现代化物流窗口,从原先的十几万吨到现在的一百余万吨,五灌河码头年吞吐量连年攀升,迈出了“白色经济”向“金色经济”转型发展新步伐。同时深入探索盐文化“链+”,积极推进淮盐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建设,丰富“淮盐”产品外延,先后研发自然晶盐、果蔬洗涤盐等生活用盐;2023年,日晒制盐被评为连云港市非遗工坊示范项目,2024年,被评为江苏省淮盐技艺非遗工坊,为“淮盐”注入新的时代内涵,成功走出一条传统盐业转型升级道路。
一批批重点项目拔节生长、一个个经济发展“火车头”加速推进、一项项创新“延链”强势扩规,积蓄起“工投创造”,为企业高质高效发展赋予强大动能。
从“单态”迈向“多元”--引领创新成典范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我们以“品质工业、精诚投资”的企业精神,用改革破除发展瓶颈,用创新释放发展活力,用实干厚植发展优势,以“求实、担当、创新、卓越”的企业核心价值观,顺应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时代要求,向“智”发力、向“绿”笃行、向“新”攀登,我们以“赶路人”的姿态,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。
遵循“管用、实用、好用”原则,聚焦“技术领先、成本可控、效益可见、运行可靠”的目标,按照“整体规划、分步实施,成熟一个、讨论一个,决策一个、落地实施一个”的整体思路,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引领,在科研创新期间形成“充分论证、专班推进、过程跟踪”的全员参与创新管理模式,建成团队专业、科研立项、提质增效、示范引领的产业集群新高地,为行业树立了典范。年产60万吨的灌西盐场,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自然蒸发,我们积极投身于日晒制盐“生产机械化、工艺独特化、管理规范化、环境优美化”,打造一流现代化制盐企业的目标中。召开60余次项目技术交流、方案研讨、成本经济性分析等专题会议,全方位研究论证工艺革新、“大健康”特色产品、资源要素、成本控制等事项,带卤扒盐、新能源活碴机、智能化扒盐机等20余项科研成果的成功应用,大大降低了员工劳动负荷和安全隐患,提高了原盐品质,为企业创效600余万元。实施“一星三制”产改机制,积极探索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“拓荒”“搭梯”,结合“三组联建”联动,打造金蓝领职工教育培训中心、金蓝领╔技术创新+产业技能鉴定+产业工人比武实训╝组成的“金蓝领”立体联动“孵化器”。祝星星从原盐生产的“门外汉”成长为五星级员工、“省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,匡洪忠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班组长、集团技能大师、三星级员工……。近年来,以“三精管理”为引领,牢固树立用“紧日子”过“好日子”的思想,针对技术选择、产品市场研判、投资强度对比、组织架构优化等重点环节,统一项目建设与生产运营责任主体,算好投资回报、效益效率、价值增长三本账,全面推动“经营管理提升年”落地见效。10年来,工投集团大力实施文化兴企战略,建设了涵盖战略目标、企业文化、管理理念、先进典型等内容的企业文化阵地,打造了包含党建、廉洁、安全等核心文化,形成多层次横到边、纵到底的文化宣传“大格局”。利用宣传栏、滚动屏等载体,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,推动阵地建设成为宣传工作的新窗口。
十载芳华,长歌奋进。回首十年岁月,我们始终初心不改;展望无限未来,我们依然信心百倍。
站在新起点、新征程上,工业投资集团以“有第一就争、有排头就站”的争先意识、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责任担当、“今天再晚也是早,明天再早也是晚”的坚决行动,圆满收官“十四五”,精心谋划“十五五”,向新、向质、向未来,以实际行动向工投集团成立10周年献礼!(许东彦)